[成语故事]披星戴月什么意思披星戴月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披星戴月拼音pī xīng dài yuè 披星戴月是什么意思 身披星星,头戴月亮。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,十分辛苦。 披星戴月造句或示例 经过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风尘奔波,到襄阳后一定要休息几天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十章) 披星戴月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,鲁国单父县令宓子贱坐在公堂弹琴却能把县治得很好,而继任的巫马期每天披星戴月、事必躬亲,十分劳累才把县治得井井有条,巫马期向宓子
2022/11/28[成语故事]皮里春秋的意思皮里春秋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皮里春秋拼音pí lǐ chūn qiū 皮里春秋的意思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。 皮里春秋造句或示例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8回:“眼前道路无经纬,皮里春秋空黑黄。” 皮里春秋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,谢安经常在众人面前夸奖褚裒风度不凡,尚书吏部郎桓彝见他后也夸他名不虚传,有皮里春秋。口头上不说什么,心里是非分明很有主见。褚裒为官清廉,生活也很简朴,从不假公济私、仗势欺人。 皮里春秋的
2022/11/28[成语故事]蚍蜉撼树的意思蚍蜉撼树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蚍蜉撼树拼音pí fú hàn shù 蚍蜉撼树解释 蚍蜉:一种大蚂蚁;撼:摇动。蚂蚁摇动树木;比喻不自量力;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。 蚍蜉撼树造句或示例 蚂蚁缘槐夸大国,蚍蜉撼树谈何易。(毛泽东《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》) 蚍蜉撼树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,李白、杜甫刚去世不久,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,韩愈对此很不满意,就写给好友《调张籍》一诗:李杜文章在,光焰
2022/11/28[成语故事]脾肉之叹的意思脾肉之叹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脾肉之叹拼音pí ròu zhī tàn 脾肉之叹的意思 脾:通“髀”,大腿。指痛惜光阴虚度,思欲有所作为 脾肉之叹造句或示例 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到浦东去来》:“十日不见,多少有点脾肉之叹的向华似乎更加焕发了。” 脾肉之叹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,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丢失了地盘,就去投奔刘表。刘表设酒宴安慰他。席间两人谈得甚欢,刘备入厕摸自己的髀,发现上面的肉又长了起来,回座后不禁感慨,这
2022/11/28[成语故事]匹夫匹妇的意思匹夫匹妇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
匹夫匹妇拼音pǐ fū pǐ fù 匹夫匹妇是什么意思 平民男女。泛指平民。 匹夫匹妇造句或示例 其名节又必如泰山大河,磊落汪洋,可信于天下后世之匹夫匹妇方为善耳。(清 恽敬《徐恭人墓志铭》) 匹夫匹妇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,万章问孟子商汤的贤臣伊尹从陪嫁奴隶做到宰相是不是事实。孟子说伊尹原是莘国郊外种地人,商汤派人去请他,他觉得匹夫匹妇应该为国做贡献,于是接受聘请,辅佐商汤灭掉夏
2022/11/27[成语故事]匹夫有责的意思匹夫有责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
匹夫有责拼音pǐ fū yǒu zé 匹夫有责的意思 匹夫:古时指平民中的男子;后泛指平常的人;有责:有责任。每个人都有责任。 匹夫有责造句或示例 余深有味其言,匹夫有责之说,今人以为常谈,不悟其所重者,乃在保持道德,而非政治经济之云云。(章炳麟《革命之道德》) 匹夫有责成语故事 明末清初,顾炎武从小爱读忠臣义士的故事,他参加图谋革新的复社,在昆山组织守将抗清,城破后他牢记继母
2022/11/27[成语故事]片言九鼎是什么意思片言九鼎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片言九鼎拼音piàn yán jiǔ dǐng 片言九鼎解释 九鼎:古代国家的宝器,象征九州。比喻说话力量大,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 片言九鼎造句或示例 我是一个片言九鼎的人 片言九鼎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,秦国进攻赵国,赵国平原君携门客毛遂出使楚国,在楚国朝堂上,毛遂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国出兵救赵国,楚王派兵救赵。事后平原君赞扬毛遂三寸舌胜百万兵,一番话使赵国重于九鼎。 片言九鼎
2022/11/27[成语故事]漂母进饭的意思漂母进饭造句,成语故事,典故或出处
漂母进饭拼音piāo mǔ jìn fàn 漂母进饭的意思 漂母: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。指施恩而不望报答。 漂母进饭造句或示例 唐·李白《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》:“漂母进饭,没收千金之恩。” 漂母进饭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,淮阴孤儿韩信靠在淮水边钓鱼为生,经常是钓不到鱼而要饿肚子,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大娘见他可怜,经常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。韩信后来成为淮阴侯,特地找到当年的漂絮大娘,送给她
2022/11/27[成语故事]鞠躬尽瘁-鞠躬尽瘁的拼音意思与故事
成语“鞠躬尽瘁”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“鞠躬尽瘁”释义指恭敬谨慎,竭尽心力。成语“鞠躬尽瘁”典故东汉末年,刘备三顾茅庐,请诸葛亮出山。此后,诸葛亮全力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,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。不久,刘备病逝,儿子刘禅继位。为了帮助刘禅统一天下,他一面与东吴结盟;一面南
2022/11/27[成语故事]一夔已足-一夔已足的解释与典故
成语“一夔已足”拼音yī kuí yǐ zú“一夔已足”释义夔:古贤臣名,为舜时的典乐官。夔一人已足制乐。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,有一个就足够了。成语“一夔已足”典故传说在黄帝时代,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。它的形状像牛,头上无角,只有一只脚,却行走如飞;眼睛发出明亮的光,白天像太阳;发出的吼声比打雷还响,非常吓人。人们称这怪兽为夔。到了尧统治天下的时
2022/11/27